新华网南宁8月2日电(记者华峻卿)在广西绵延千里的边境线上,交通动脉的延伸正在重塑边疆发展的格局。记者近日跟随“桂在交旅——山水之间有通途”采风团,实地探访防城港、崇左、百色等地,见证交通如何成为广西边境地区发展的引擎。
边境口岸:中越人文经贸交流往来日益频繁
作为我国与东盟唯一海陆相连的边境口岸城市,东兴与越南芒街隔北仑河相望。2024年东兴口岸累计出入境总数达858.1万人次,居全国沿边口岸第一位;截至7月24日,东兴口岸2025年出入境人员数量已突破500万人次,较去年同期增长7.15%;2025年一季度货车通关总量7.9万辆次,同比增长65%以上。
依托“边民互市+落地加工”模式,红木家具、东盟水果等特色产品经国道219线快速流通。防东铁路的开通使东兴迈入高铁时代,为东兴边境游、跨境游等旅游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;中国防城港至越南先安(东兴至芒街段)跨境公交的开通,有效提升东兴与芒街互联互通的水平。

图为东兴口岸。新华社记者 华峻卿 摄
在广西的另一个重要口岸——友谊关口岸,人文经贸往来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着。位于凭祥的友谊关口岸是中国九大名关之一,同时也是广西面向东盟最繁忙的陆路口岸和国道322线的终点。在友谊关口岸,可以看到一辆辆悬挂越南牌照的黑色客运车辆频繁往返中越两国,仅需六个半小时即可由中国南宁直达越南河内。随着中越经贸文旅合作的不断深化,两国人员跨国流动日益频繁。
2023年,经友谊关口岸的“中国南宁—越南河内(越南河内—中国南宁)”往返国际直达客运线路成功恢复运行,标志着广西与越南客运直通车正式恢复“点到点”“门到门”运营模式。截至2025年6月,恢复运行的线路主要包括“南宁—河内”往返、“凭祥—谅山”往返、“崇左—下龙”等,友谊关口岸出入境客运直通车辆累计运行7428辆次,出入境旅客共计44817人次。

图为友谊关口岸。新华社记者 华峻卿 摄
交通沿线:公路串联起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
从友谊关出发,沿着国道322线转入县道456线,行驶一段时间后,就可到达龙凭公路观景台,这里有刻着“中国第一路”的石碑。龙凭公路连接龙州与凭祥友谊关,全长55公里,始建于1885年,是广西最早修建并通车的公路,也是中国第一条兼具国防、经济、贸易与旅游交流功能的公路。
如今,龙凭公路已经成为连接中国与东盟国家的重要通道之一,在促进地区经济交流和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。

图为“中国第一路”石碑。新华社记者 华峻卿 摄
行进到崇左至水口高速公路上的花山服务区,融合花山岩画设计元素的主体建筑映入眼帘,骆越民族文化和红色边关文化有机结合,成为吸引游客驻足拍照打卡的“网红”。
花山服务区具有服务出行、商业服务、旅游宣传和文化传播等功能,推动“交通+文旅”融合发展。2024年花山服务区接待游客超7.5万人次,营业收入突破135万元。

图为花山服务区。新华社记者 华峻卿 摄
告别花山服务区,乘车驶上位于中越边境的大新德天至宁明花山公路(简称“大宁路”)。这条公路于2023年全线建成通车,全长59.2公里,串联起德天跨国瀑布、明仕田园、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旅游资源。“大宁路通车后,景区间车程从2小时缩短至50分钟,极大方便游客出行。”广西兴崇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、总经理何桂天介绍。
当前,大宁路不仅促进沿线景区客流量增长,带动民宿、农家乐、特色餐饮、旅游商品销售等周边产业发展,还通过环广西自行车比赛、德天跨国马拉松比赛等国际赛事,展现广西山水文化与边关风情。
产业兴旺:交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
有赖于道路通行条件与服务水平的显著提升,靖西旅游市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。国道359线靖西段沿途风光秀美,紧邻瀑布与喀斯特山体,是靖西旅游的“黄金大动脉”。据统计,2025年“五一”假期,靖西接待游客34.7万人次,同比增长8.4%;实现旅游消费2.98亿元,同比增长6.9%。
“依托国道359线,‘交通+文旅+农业’的融合产业正加速形成,这条路日益成为靖西全域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的‘致富路’‘活力路’。”靖西公路养护中心主任李浩介绍。
靖西的绣球产业也因路而兴。沿着国道219线一路前行,来到靖西旧州古镇。该古镇拥有600年历史,被誉为“中国绣球之乡”和“壮族活的博物馆”。当地将绣球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打造特色景区,丰富旅游内涵的同时,带动了绣球产品的销售和传播。
在“龙头企业+合作社+家庭作坊”协同发展模式的带动下,靖西绣球产业年产量突破70万个,年产值近2000万元,带动上百名脱贫人口年人均增收超10000元,成为靖西重要的特色文化产业。“绣娘们在家就业,真正实现了‘背着娃、绣着花、养着老、顾着家’。”靖西绣球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秀芬感慨道。

图为靖西绣球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秀芬在介绍绣球制作技艺。新华社记者 华峻卿 摄
离开靖西,沿着合那高速一路向前,不到一个小时,就可以到达那坡县尼的呀田园综合体。这里紧邻合那高速,通过“政府+公司+村集体经济+农户”的模式运营。2018年以来,群众参与建设与服务的劳务收入超200万元,有效带动经济发展。
“合那高速的开通极大提升了那坡县的旅游可达性,沿线喀斯特地貌和自然优美的田园风光吸引了大量自驾游客,带动周边农家乐、民宿和特色农产品销售。”那坡县交通运输局公路管理所所长陈建忠介绍。

图为那坡县尼的呀田园综合体。新华社记者 华峻卿 摄
广西壮族自治区公路发展中心规划计划科科长张杰认为:“广西以‘畅通、安全、美丽、智慧、绿色、融合’为目标,打造‘壮美公路’品牌,将自然风光、人文景观和公路相结合,让游客既能欣赏边境美景,感受壮族文化,又能享受公路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。”
从跨境动脉到边境走廊,从乡村振兴到产业发展,交通早已超越通行功能,成为民族团结、兴边富民的纽带。(完)